2016年10月29日 星期六

「成為專科醫師之後」之二 -- 出國!?




前言:
再次強調這是我自己查資料和問了一些人之後的心得,最後沒有付諸實行,所以對實際層面的瞭解很低.其實問了很多人,還是要去親身體驗才知道對你來說是怎麼樣,我只是憑著資料搜集和自己的想像就做出決定.

因為想體驗一下在國外生活的感覺,有考慮過有沒有可能可以去國外當醫生或是唸書?

如果是要當醫生,研究一下就發現不但是要考過USMLE,最好還是先跟某些醫院裡面的教授有一些關係,可能也是要先去那邊的實驗室做做實驗,很多美國醫學系的學生也都是這樣子的.看到很多學弟妹們成功的案例,我真心地佩服他們,我並沒有踏出那一步,算起來要投資的東西太多了.

我也建議想出國當醫生的人最好是PGYR1的時候準備,一來是先把國內的執照考到,二來是先當完不知道什麼時候要改制的PGY,以免到時候想回台灣還要重新出發,接受一些有的沒有的訓練.

如果想選擇英制的國家也是要重新考醫師執照,重新當住院醫師,想到要重新當住院醫師,我就打退堂鼓了.

加拿大的規定更嚴格,當初也沒有查到什麼詳細一點的資料,所以就算了.

然後最重要的是先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當醫生,還是只是不想在台灣當醫生.

你也許會說環境不一樣,會不會我去了美國或是別的國家就會比在台灣更想當醫生了呢?

仔細想一想我是覺得,不太可能

而且對我來說還要重當一次住院醫師,想到就覺得想吐想吐的.

住院醫師是一段很特別的人生旅程,這段日子會學到很多東西,而且你真心不想再重來一次.既然不想再重來一次,這一趟就要好好走,走得深刻、走的踏實.

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想看,為什麼我還想繼續當醫生?我的熱情在哪裡?

所以如果不出國當醫生,我就想那能不能出國學一點東西,順便拿一個學位,我知道自己的興趣是臨床研究、臨床試驗或是和統計相關的主題.

但不想學的東西和能學的東西不見得搭得起來,我決定把出國擺第一順位,內容擺第二順位.

所以我想只要能出國,就算是基礎研究也沒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就開始到處打聽那些出國唸書的學長姐們,他們當初是怎麼去的?又去了哪些地方?所以就開始透過各種關係打聽,也可以上LinkedIn到處亂搜尋,得到了一些結論.

1.找錢
我是一個有兩個小孩的家庭,要出國一定是全家都去,總不可能完全燒自己的錢,住院醫師幾年其實也沒有存很多,學費加上生活費,如果是去美國一年花個數百萬是很有可能的.所以一定要先找獎學金.那時候當總醫師時發現有很多榮總體系的醫師會去申請尹衍樑基金會的獎學金,雖不能說很多,但是不無小補.很多大學上面都有grant,也可以嘗試去申請,以台灣住院醫師的收入其實是很低的,搞不好還有可能符合很多獎學金的標準......另外一個方法是考公費留學,好像不是很容易考到,而且時間一畢業就要立刻回來,也有人說不用,感覺無法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2.找學校或醫院
這裡我就是有點亂槍打鳥.我講幾個我覺得有興趣的.

OxfordEvidence-based medicine PhD program,現在跟我印象中當初看到的有點不太一樣,總之就是包含了medical statistics, systematic reviews,統計就是臨床試驗當中最重要的東西,所以這個我很有興趣.

那時候有聽說瑞典為了吸引高學歷的移民,拿到博士可以取得公民權,不知道真的假的,然後我就把Karolinska Institutet上面的學程都看了一遍,看起來真的很不錯,而且很多都是全英語授課,不會有聽不懂的問題.

Lung cancer的殿堂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PhD program 也覺得很有興趣,剛好有一個高中同學在那邊做研究,然後也間接認識了一個長庚腫瘤科去那邊進修的醫師,也想過能不能透過一些關係認識那邊的教授,或是先去那邊做做研究再申請學程.

Fellow的時候,幫學會接待外賓因緣際會認識了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Chief Editor肺癌界的大師Alex Adjei,他第二次來台灣的時候我有問他未來有沒有機會可以去他那邊跟他學做Clinical Trial,他那時候也答應了,留下了聯絡的方式,不過我選了不同的道路.

Harvard MPH degree也是我曾經想過的,聽說要花蠻大的一筆錢,不過看網站上很多人都有找到獎學金.以現在回溯性來看,我覺得這個感覺是學歷比能力重要,然後還要能靠這個學歷找到更好的工作,這筆投資才有價值.

再問了很多人之後,一般來說英國的學校平均修業時間比較短,有的還不一定要有論文,美國的學校對PhD的訓練相對比較硬,要考慮這當中要燒的錢和生活費,還有犧牲的機會成本,以及自己拿到了PhD之後下一步是什麼?有為自己加分嗎?

結論:
1.還是問自己的興趣在哪?排序是什麼?到底還想不想當醫生?如果已經開始當住院醫師了就好好的把它做完,這是一段很重要的經歷,如果還沒可以再去挑戰更多的可能性.

2.要有錢,不然就是要找得到錢,花這些錢付出的成本是花出去的錢和時間,和在台灣少賺到的錢和經歷,得到的是學歷和人生經驗,值不值只有自己知道,甚至要過了很多年後才知道.

3.要有人脈,要先找到老師,找不到老師先找已經在那邊的人,問問看環境、生活、內容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樣.

於是我又問了自己下一個問題,我非得燒錢到國外去念一個「學歷」才能得到這些「能力」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