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4日 星期六

狂熱分子 -- 群眾運動聖經 (The True Believer - Thoughts on the Nature of Mass Movement) -- [美]Eric Hoffer


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書,有的時候會覺得作者的論點有點武斷,或是又帶有一點偏見,但我覺得他確實點出了群眾運動的特徵.我不認為群眾運動都是不好的,我也不認為煽動者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或是他所說的東西都是為了欺騙群眾,我相信群眾是需要被影響以及被帶領的,只是最終會演變成什麼就看最後發動這個行動的人的特質和品格,比說林肯、邱吉爾和羅斯福,反之就變成史達林和希特勒.

下面是我摘錄的文字和心得.

1.「最能煽動人們行動激情的,就是宣揚一個近在咫尺的希望。」

因為人的不滿程度,看來是跟他與他熱切渴望得到的事情的距離是成反比的,所以一個「近在咫尺」的希望,往往能激起人的不滿,煽動群眾的行動熱情,比如說蔡英文總統上次大選失敗時發表的「最後一哩路」,這場演講相當能激起群眾的熱情.

所以短程的理想是可以激起群眾熱情的,但是當一個群眾運動已經成功之後,就要轉而強調一些遠景和夢想,對一個成功的群眾運動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維持現狀」,所以他們需要一個夢想來緩和焦躁的群眾,就像所有已經成形的宗教一樣.他們會貶低「現在」,因為只有透過徹底的貶低「現在」,群眾才會對「未來」懷抱夢想,他們會告訴群眾,「現在」只是通往光榮的未來的一個開始!

2.群眾運動都需要有一個Men of words,他們會創造所謂的「語錄」,他們所使用的論述都是有套路的:
(1)攻擊既有的信條與制度,使之威信盡失,不再受人民擁戴.
(2)在沒有信仰就不能活的群眾當中創造一個信仰真空,所以當群眾運動宣揚起新的信仰的時候,這些幻滅的群眾就會振臂相迎.
(3)為新信仰提供口號和主義.
(4)動搖「優秀者」也就是那些在社會上不需要信仰也可以活下去的人的信念,我想就是所謂「理性」人的信念,當他們看不出抵抗新信仰有任何意義時,他們就會毫不抵抗地投降.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各大媒體的標題,回憶一下每次選舉時政治人物所使用的競選語言,大抵就是如上的套路.

3.「已經擁有許多而想擁有更多的人,其失意感要大於一無所有而只想擁有一點點的人。另外,只缺一樣東西的人也會比缺很多東西的人更不滿。」

4.在自由實際存在的地方,平等是大眾的熱望.在平等實際存在的地方,自由是極少數人的熱望.有平等而沒有自由,會比有自由而沒有平等更能創造穩地的社會模式.


5.「為了闡明一個道理,你必須誇大很多事情而又略去許多事情.」
我覺得這也是某些演講常常使用的套路,講者會談一個切身的故事,或是一個能引起共鳴的故事,這些故事是事實,但不一定客觀也不一定科學,他談的故事後面都有一個核心價值,最後會”call to action”,那才是最後的目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